本刊由广东省医院协会主管主办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专业技术篇 > 医技诊疗 >

ECG和AECG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2015-07-22 点击次数
李易红 程美艳: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6

ECG和AECG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李易红 程美艳
APPLICATION OF ECG AND AECG IN THE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ARRHYTHMI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LI Yihong, CHENG Meiyan


  【摘 要】 目的 探讨并比较常规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AECG)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ECG和AECG检测,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AECG检测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以及室性和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期前收缩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大于ECG,且p<005。结论 与ECG相比,AECG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更大优势,值得临床首选。
  【关键词】 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1.024

  冠心病作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有多种临床表现,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但是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如仅仅表现为心前区不适、心悸或乏力等,但同样可引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甚至猝死,因此加强临床诊断尤为重要[1]。常规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AECG)均是临床上常用的冠心病诊断的方法,本文就两种方法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ISFC标准。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579±78)岁;病程1~17年不等,平均病程(56±13)年;68例(850%)患者伴有合并疾病,其中46例(676%)患者合并高血压,21例(309%)患者合并高脂血症,13例(191%)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其中合并2种以上疾病的患者共有12例(176%)。
1.2 诊断方法 为减少因不同时间段以及治疗前后的诊断差异,尽量选择患者在行动态心电图(AECG)时有自觉症状时行常规心电图(ECG)检查,以提高常规心电图捕捉到心率失常的发生几率。常规心电图选用FX-7402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进行检测,并保证患者在心态平和,环境安宁的状态下进行,患者平躺于床位上,按常规将肢导联和胸导联连接后进行检测,增益设置在100 mm/mv,纸速设置在25 mm/s,以确保记录ECG基线平稳,且无干扰、图像清晰。动态心电图(AECG)检测采用B19800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机监测系统,将导联电极常规粘贴于肢体和加压肢体上,胸导联位置同常规心电图位置,通过模拟V1、V3、V5导联记录12通道连续记录24 h患者的心电信号,并要求详细记录患者的生活日志,准确记录各种症状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而后将信息进行人工处理。
1.3 诊断标准 
1.3.1 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1)常规心电图中缺血性ST-T改变的诊断标准:当T波小于同导联R波的1/10,ST段水平下移>005 mV。2)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①以等位线基线为标准,ST段肢体导联呈水平型压低≥01 mV;②下移持续时间≥1 min;③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压低≥01 mV,ST段的测量以J点后80 ms为准。需同时符合以上3项即可诊断为心肌缺血。
1.3.2 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发作的起止和持续时间、发作时的心率、节律(是否规则或是否有漏搏感等)以伴随状态(如发作时有无低血压、昏厥、抽搐或心绞痛等)并结合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检查进行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系统软件处理资料,以95%为可信区间;本资料所得数据均为计量资料,采用[n(%)]表示,应用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肌缺血诊断比较 本组80例患者中,常规心电图(ECG)共检测出心肌缺血患者41例(513%),动态心电图(AECG)共检测出心肌缺血65例(813%),两组比较,AECG检测出心肌缺血率明显大于ECG,且p<005(2=8523)。
2.2 心律失常诊断比较 对常规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AECG)室性和房性期前收缩频发、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期前收缩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类型阳性检出率的比较,除室性和房性期前收缩频发两者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余各心律失常类型阳性率比较,动态心电图(AECG)均明显大于常规心电图(ECG),且p<005,详见表1。

表1 ECG和AECG各心律失常类型阳性检出率比较

n(%),n=80



组别
室性 房性

短阵室
上速


房室传导
阻滞
  前收缩
频发
期前收缩
二、三联律
期前
收缩成对
前收
缩频发
期前收缩二、
三联律
期前
收缩成对
AECG 45(56.3) 40(50.0) 38(47.5) 49(61.3) 38(47.5) 35(43.8) 26(32.5) 16(20.0)
ECG 44(55.0) 17(21.3) 9(11.3) 48(60.0) 13(16.3) 2(2.5) 6(7.5) 7(8.8)
2 0.851 4.652 12.365 2.364 7.235 15.687 23.651 23.687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冠心病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2]。冠心病因冠脉病变、心肌缺血等可导致心肌梗死,引发各种心律失常,而早期发现冠脉病变以及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主要是通过冠脉造影或冠脉CT血管造影,但由于上述两种方法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因此难以在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因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和价格低廉等优势,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筛查诊断中。常规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和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心电图的变化可反映出心脏各部分兴奋和激动的传播和恢复过程尤其是在患者症状发作时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3]。但是部分冠心病患者尽管冠脉已经发生病变,但在静息时的冠脉血流可维持正常,且多数患者的心电图并非只是在某些时刻出现异常,因此常规心电图并不能完全监测到异常[4]。
     而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分析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5]。通过动态心电图可以观察记录到患者在日常生活状态下心电图的变化,并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而对一过性心律失常或短暂性心肌缺血的检测也具有明显优势[6]。在本组资料中,我们对80例冠心病患者同时行ECG和AECG检测,结果显示AECG检测的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明显高于ECG,且AECG房性和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ECG(p<005),提示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以及各类型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明显由于常规心电图,且所检测到的信息远远大于常心电图,尤其是对于短暂性心律失常的捕捉和一过性心肌缺血的检测具有独到之处,值得临床首选应用[7-8]。当然,AECG检测冠心病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由于其导联较少,因此可能对某些部位的心肌缺血不能完全显示[9]。因此可联合ECG和AECG进行共同检测,以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更加全面的帮助。
     综上所述,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均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手段,均具有无创、简便、准确的特点,但是动态心电图可更准确的反应心肌缺血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严重程度,也可对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进行检测,且诊断阳性率较高,因此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当然必要时可进行联合检测,以更好的提高冠心病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张桂艳,程德君,杨 玲.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江苏医药,2014,40(8):918-920.
[2] 汤喜红,孙玉敏.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2,11(29):106.
[3] 陈香美.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的价值[J].中国乡村医药,2012,19(12):65-66.
[4] 郑 易,岑镇波,胡海雷.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6):639-640.
[5] 刘亚宏.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和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4):580-581.
[6] 龚 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4,12(4):411-412.
[7] 张利夏.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500例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7):124-125.
[8] 李 茜,张文杰,马巧珍,等.心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其预后分析[J].现代医院,2012,14(8):103-104.
[9] 谢玉华,代西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5(14):117-118.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版权均属于现代医院杂志社,转载、摘编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应注明"来源出处:《现代医院》杂志社"。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如有疑问和问题请联系现代医院杂志社服务热线:020-83310901 83310902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专家访谈】后疫情时期对医院有4方面影响

【专家访谈】后疫情时期对医

2020年,每个人心中都可能萦绕着一个问题 疫情之后,是爆发报复性反弹?还是缓慢有......

【专家访谈】复工复产后,广东医疗行业前景光明

【专家访谈】复工复产后,广

广东省医院各学科恢复不平衡,但总体向好 。 疫情在国内虽然被控制了,但不少医院......

过刊回顾

下载排行

网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