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由广东省医院协会主管主办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现代化纵论 >

公立医院牵手社会资本必要性及价值分析

【】2015-07-23 点击次数
方 乐 黄烈雨: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公立医院牵手社会资本必要性及价值分析


方 乐 黄烈雨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AND VALUE OF PUBLIC HOSPITALS COMBINING WITH SOCIAL CAPITAL
FANG Le, HUANG Lieyu


  【摘 要】 国家与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公立医院牵手社会资本成为新一轮医改的战略重点。笔者借鉴域外公立医院牵手社会资本成功经验,结合当前医改政策实施、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等社会背景,对该新型办医模式的实施进行必要性分析,同时针对当今办医现状探讨该新型办医模式的价值所在,旨在期待理论、实务界给予该热点问题更多重视。
  【关键词】 公立医院,社会资本,必要性,价值

  【Abstract】 Promoted vigorously by state and government, it is a strategic emphasis of a new round of medical reform that public hospitals combine with social capital. In order to expect more attention to the hot issue from whether theoretical or practical views, this article draws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s that foreign hospitals have managed to combine with social capital, to analyze the necessity of the new medical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medical reform policies implementation and the enlarged health industry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and meanwhile to discuss the value of the new medical mode for the present medical situation.
     【Key words】  Public hospital,Social capital,Necessity,Value
     【Author′s address】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6.001

  过去一年,已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公立医院向社会资本抛出“橄榄枝”。国家及政府的鼓励激活了各类投资商的兴奋神经,医疗服务市场的巨大蛋糕也愈发明朗呈现。然而,基于配套政策缺失等种种原因和阻碍,医院管理者、投资商对公立医院牵手社会资本,这一新型办医模式存有诸多怀疑,致使公立医院联姻社会资本进展缓慢。因此,探讨公立医院牵手社会资本的必要性与价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他山之石:公立医院牵手社会资本的域外借鉴
     公立医院牵手社会资本,这一说法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潮流。当时,当局政府为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而发展至今,公立医院牵手社会资本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国外公立医院不管政府财政补贴多少,都将社会资本视为重要资金筹集渠道之一,就连英国等高福利国家也在通过贷款、捐赠、融资等手段逐步引入私人投资计划[1]。
     而中国的公立医院受限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沿袭国有治理方式,寄望于政府投入寻求医院发展。可现实是政府财政难以有力支撑医院发展重担,致使公立医院发展缓慢。与中国公立医院相似的是,美国公立医院早期也通过争取政府投入获得医院发展。但20世纪70年代后,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政府投资力不从心,各非营利性医院纷纷开始探索利用资本市场来促进医院的发展,探索出发行医院免税债券、医院股份制改造、普通股与优先股融资等多种方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公立医院应顺势而为,响应国家政策,合理借鉴美国等域外公立医院发展经验,获得医院固有机制与体制的新生。
     2 势在必行:公立医院牵手社会资本必要性
2.1 医改政策实施导致医院多元化筹资已成必然
     医改政策实施前,我国公立医院通过财政补贴、药品提成和医疗服务价格三种方式进行筹资。而现今,虽然国家在逐年增加公立医院投入,但仍远不能满足公立医院发展及广大民众医疗服务需求。一般而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医院院长自有“妙计”,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提成自然成为公立医院经费主要来源。
     但2009 年新医改方案提出后,通过药品提成获取经费的途径被政府以法律手段根绝,公立医院陷入一方面单一筹资途径导致运行经费不足,另一方面又要继续保证优质廉价医疗服务的两难困境。公立医院为了生存发展必须要不断改善医疗条件、优化医疗手段及提高服务水平,而单一筹资途径又影响医院长期发展,多元化筹资已成为公立医院继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2 公立医院资金短缺严重阻碍自身发展
     中国民众长久以来对公立医院存有偏爱,导致公立医院就诊人数居高不下,致使“看病难”等问题频现,进而逼迫公立医院被动扩张,床位数达上千张的“航母”级医院不断出现[2]。与此同时,政府提出解决途径却受制于地方财政投入。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政府提出的“名院建分院”规划,其资金总需求超过百亿元,政府部门调动资金困难。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公立医院发展长期止步不前。在当前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资金短缺、低效运作已成为妨碍公立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
2.3 社会资本向“大健康”产业流动的趋势
     资料显示,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于2015年超过5 000美元,人口期望寿命将达到74岁,中国将进入高人类发展水平(指人类发展指数大于08)国家行列[3]。这意味着健康将成为中国人的首要选择。与此同时,近些年房地产、汽车等产业受制于世纪初十年的过快发展,暂时回冷,缺乏投资热点。
     社会资本恰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可以预见,其本质逐利性必将迫使社会资本逐渐流向“大健康”产业。而“大健康”产业之中,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性行业,既有政府医疗改革红利,又有上下游拓展空间,其背后的医疗服务市场尤为吸引“身怀重金”的投资商。我国每年近22亿就诊人次的市场是块大蛋糕,虽然医疗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行业利润率不可能持续高速增长。但从国外资本市场上市的医疗公司各项财务指标平均值来看,稳定增长是诸多投资商青睐的主要原因。尤其医改后,政府将公立医院改革视为重中之重,大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众多投资人已将医疗需求视为真正刚性需求,未来都可能尝试投资公立医院。
2.4 医疗市场现状与病患多样化医疗需求脱节 
     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国民对医疗服务需求也不再满足于基本医疗保健。部分高收入人群要求公立医院提供多样化、高层次的全程医疗保健优质服务以满足其对医疗保健高层次的特殊需要。
     而医疗服务市场现状是“高端”公立医院缺失,公立医院仍停留在满足民众基本医疗保健层次上。早在2000年颁布的《国家计委、卫生部印发关于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就明确提出,“放宽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供患者自愿选择的特需医疗服务的指导价格,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政府鼓励公立医院提供特需医疗服务,可十几年过去了,高端公立医院仍较为稀少。以深圳为例,全市总人口目前已经超过了1 300万,但公立医院的数量仅为53家,提供特需医疗服务的医院更少。而一直被作为公立医院“必要的,有益的,补充的”提供多样医疗服务的民营医院,近些年来虽然在发展数量上呈现“井喷”局面,但绝大多数民营医院服务质量与公立医院仍有较大差距,且不被众多患者所认可。
     3 可期之果:公立医院联姻社会资本价值所在
3.1 破除目前“以药养医”的怪相
     “以药养医” (或以药补医)是一个广义概念, 是指医院过度依赖获取药品、 医疗器械的进出差价, 以及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用来弥补其医疗服务收支的不平衡, 增加自己的收入[4]。新医改政策虽以法律手段根绝了以药品提成获取经费的途径,但不可避免的是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怪相依然存在。新医改政策实施后,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定价管制,造成真正体现医生技术价值的医疗服务费长期偏低(如手术费)。加之医院为了生存,内部设立严格经济考核指标,将医生收入挂钩考核成绩。二者共同逼迫医生绞尽脑汁多开药、开贵药,致使民众看病费用不减反增。
     “以药养医”积重难返,深追到底归咎于公立医院缺钱。一方面“看病难”诸多问题难以解决,政府鼓励公立医院大力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又对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要求总支出绝对不能超过总收入。公立医院难以从政府手中得到充足资金支持,而医院发展、医生待遇、医疗设施引进等诸多事项切实需要花钱。公立医院可谓真穷。俗话说穷则思变,可诸多公立医院变通之策却背离了医院自身“病有所医”的设立目标。相较而言,公立医院牵手社会资本是更为合适的选择。社会资本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本二字。丰沃资金将有力推动医院摒弃恶性经济指标,缓解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矛盾,根除医生迫不得已苦衷[5]。而“以药养医”怪相也将在优质资本的注入过程中,完成向“以技养医”的良性转变。
3.2 优化我国优质医疗资源配置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平稳建立,可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却出现失衡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资源配置区域失衡。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主要聚集在发达大城市的大型公立医院,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配置相对缺乏。第二,资源配置阶层不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报告显示: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6]。与之相对应的是贫困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差、城乡低收入人群无优质医疗资源服务的现状。第三,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宏观角度看待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中国医疗市场已面临城市医疗资源过度配置与贫困农村医疗资源配置相对贫乏相矛盾的窘迫局面[7]。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是确保民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和缓解“看病难、治病贵”现状的有效手段。而公立医院在注入优质社会资本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医院的经营管理模式。这直接反映在为提高注资医院市场竞争力,投资商积极倒逼管理者引进、洽商、合作优质医疗资源。结果便是诸多利好之处一一浮现:首先,优质医疗资源受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区域趋于平衡。其次,优质医疗资源以迎合民众治病和合理盈利创收为主要目标,避免了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党政干部群体的畸形现状的发生。此外,优质医疗资源被若干合作医院多重利用,真正实现了医疗资源自身最大价值。
3.3 满足病患多样化医疗需求
     公立医院设立目的旨在公共财政支持下,为民众提供质量保证的医疗服务,而当公立医院牵手社会资本后,投资商将在管理医院层面上享有一定的话语权。为让投资人获得其认可的绩效回报,迎合病患多样化医疗需求成为注资医院的现实选择[8]。换而言之,社会资本的逐利性会在一定程度反映在公立医院消费对象定位的改变上,结果便是部分公立医院针对特需医疗服务需求群体着眼高端市场,部分医院提供廉价医疗保障落实亲民路线,公立医院兼得“普通民众病有所医”与“特殊病患多样医疗需求得以满足”,公立医院、病患及投资者多方取得共赢。
     4 结 语
     公立医院牵手社会资本,乃国家推动医疗改革创新之举,存有诸多利好之处,但新型模式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亟待相关实务界不断探索尝试。我们通过对该模式进行必要性及价值分析,旨在抛砖引玉,期待理论、实务界对这一新型模式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 莹,赵志军,刘 闯.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152-153.
[2] 仲西瑶,卢新璞,邢 沫,等.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之“势”在何行[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6):3-5.
[3] 胡鞍钢.中国走向2015[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4] 黄顺康,廖智柳. 破除我国“以药养医”的机制设计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4(9):113-117.
[5] 卞玉惠.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的实践和思考[J].现代医院,2013,13(11):98-99.
[6] 安艳芳.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特点与改善策略[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5):110-113.
[7] 章剑锋.亲权爱富异化的医疗资源流向[J].财经文摘,2006(10): 35-37.
[8] 李 斌,任荣明.创造与社会共享的价值——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发展攻略与价值链[J].现代医院,2012,12(11):1-3.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版权均属于现代医院杂志社,转载、摘编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应注明"来源出处:《现代医院》杂志社"。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如有疑问和问题请联系现代医院杂志社服务热线:020-83310901 83310902

推荐文章:
【专家访谈】后疫情时期对医院有4方面影响

【专家访谈】后疫情时期对医

2020年,每个人心中都可能萦绕着一个问题 疫情之后,是爆发报复性反弹?还是缓慢有......

【专家访谈】复工复产后,广东医疗行业前景光明

【专家访谈】复工复产后,广

广东省医院各学科恢复不平衡,但总体向好 。 疫情在国内虽然被控制了,但不少医院......

过刊回顾

下载排行

网站最新